活动新闻
当前位置:泰山区文化馆 > 活动新闻

修一片村落 慰一缕乡愁

发布时间:2025-04-30 发布者:adminer

  

“新农村,新时代,俺村里变化真是大;新街区,游客多,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春风轻拂,柳枝摇曳,泰山区邱家店镇“望山泮水·文旅田园”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王林坡村的一方小院内,清脆的竹板声与乡音交织,村民马常兰正在用质朴的话语讲述家乡新貌,字里行间满是幸福与自豪。

在这祥和之景中,一泓清泉蜿蜒而过,王林坡村仿若尘世中的世外桃源,如《诗经》中描绘的“在水一方”,静谧而美好。

近年来,位于汶水之滨的王林坡村深挖乡土民俗文化,盘活生态资源,有效保护利用古村、古景与民俗,让传统乡村生活重焕生机,打造出沉浸式体验乡村旅游综合体。以节庆为媒,这个传统村落奏响了乡村振兴的激昂乐章。

老宅焕新

烟火小院织乡愁

老茶馆里,方桌、板凳错落有致,茶香升腾;扎染坊中,深浅不一的蓝色交织出和谐图案,尽显色彩魅力;手工坊内,蒸汽氤氲,晶莹剔透的粉皮、香甜松软的大馒头摆满桌子……

在王林坡村民俗生活体验区,一个个白墙青瓦的农家小院里徐徐铺展着充满烟火气息的乡村生活图景。这里青山绿水相依、乡村风光如画,以民俗文化为魂,以沉浸式体验为乐,为游客呈现热气腾腾的乡村生活场景。

“一路逛一路吃,渴了还能进茶馆喝壶茶,太惬意了。”既能吃又能体验,一个个手工作坊让游客刘女士惊喜连连。她说,这里摊煎饼的鏊子、院落里的土坯墙、晾面条的小院子,每一个老物件、每一处旧场景,都能唤起她儿时的记忆,承载着满满的乡愁。

谁能想到,就在两年前,这个有浓浓烟火气的体验街区,还是一片闲置的老旧房屋。

  “村里地少人多,不少村民常年外出务工,宅基地和农房大量闲置,危房、旧房、空房随处可见。”一边是资源闲置,一边是发展受限,王林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红军锚定打造乡村民俗生活体验区,决意破局寻找新出路。

王红军带着团队走家串户,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形式,秉持修旧如旧的原则,修复重建闲置农房、老院落和传统手工作坊,建起占地约0.87公顷的乡村民俗生活体验区,让荒草丛生的院落飘起袅袅炊烟。体验街区以“游村落、品非遗、享民俗、忆乡愁”为主题,再现了泰山脚下传统农村生产生活的场景,能满足市民对传统乡村生活的向往和体验需求。

匠人“落户”

    传统技艺碰撞新流量

在乡村民俗生活体验区内,仿古建筑静静矗立,茶壶、茶杯、花瓶等泰山“福香烧”作品有序陈列。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倾洒而下,斑驳的光影轻柔地勾勒出作品的轮廓,为建筑增添了几分古韵。

从景区工作室到“落户”王林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泰山“福香烧”代表性传承人娄伟有自己的“安家经”。

陶瓷烧制历史悠久,娄氏灰烧土陶传承古老技艺,经几代人钻研,在落灰与温控上自成一派。“我借手作陶器展现返璞归真之美。王林坡村民风淳朴,自然环境优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给我的创作提供了无尽的灵感。王林坡村的沃土赋予了娄氏土陶更深的根脉,而陶舍的入驻也将为这片土地注入新的生机。”娄伟感慨道。

  “相互成就”的娄伟和王林坡村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游客可在此揉泥、打靛,传统技艺化作可触摸的乡愁。娄伟把自己当成王林坡人,费心操持着自己的“家”,为村里的发展建设出谋划策。

“乡村民俗生活体验区不应该只是多个业态的集合,应该整合本土手工艺资源,搭建‘手艺人家’合作社群,将这里打造成一个散落匠人的联盟,构建乡村手艺人共生体,探索‘非遗活化+乡村振兴’融合路径,让老手艺在这里不是标本,而是会‘呼吸’的‘活历史’。”说到未来的发展,娄伟带着无限的憧憬。

乡村蝶变

村民端起文旅饭碗

    光影变幻,岁月更迭。以前垃圾成堆、房屋破旧、人才外流的小乡村,如今华丽转身,成为省级景区化村庄。在这里,游客可游览古朴村落,体验特色民俗,品味传统美食。今年78岁的村民张相桐,见证了王林坡村的发展变化。

“想不到,真的想不到,六七年的时间,村里竟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没事,我就喜欢去村里的玉泉亭看看景,到民俗生活体验区和大家唠唠嗑。转一圈下来,一天过得别提多舒坦了。”张相桐说起村里的变化,满脸笑意。更让村民欣喜的,还有他们越来越鼓的钱包。

今年清明节假期,王林坡村游人如织,前来寻古访幽、沉浸式体验农耕生活的游客超万人。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村民经过培训后穿上制服,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我们在民俗生活体验区引入粉皮坊、馒头坊、茶馆、酒坊等民俗项目,做到‘一户一品、各具特色’。同时,我们引导培训村民参与核心区业态布局与经营,为村民搭建起乡村创业平台,既让游客沉浸式感受乡村生活,又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实现了乡村‘颜值’到市场‘价值’的转换。”王红军介绍。

为进一步引客聚流,王林坡村创新表达形式,构建节庆活动矩阵,深耕元宵灯会、七夕乞巧等系列传统文化IP,成功举办“‘七’聚泉乡鹊桥歌会”“相约王林坡、一起过大年”“山东省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等文化节庆活动,打造夏季消暑文化周、中秋赏月诗词会、正月十五烟花节等特色主题活动,推出常态化夜间演艺项目,吸引全年龄段游客参与,走出了一条“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将王林坡村打造成有景、有体验的“乡愁栖息地”,使其成为众人向往的在水一方的美好家园。

流水潺潺,穿村而过。沿着蜿蜒的水流信步前行,微风携来新蒸馒头的麦香,扎染坊里晾晒的蓝布随风轻摆,茶馆中升腾的水雾弥漫开来,这一切,都化作了生活最本真的模样,让人邂逅满是烟火气的乡村生活图景。王林坡村,因民俗文化的注入,将无形的乡愁化为可触摸、可感知的人间烟火,空气里弥漫着岁月沉淀的馨香。